【天麻】中药材天麻的高产种植技术和栽培管理要点


【天麻】中药材天麻的高产种植技术和栽培管理要点

文章插图

【【天麻】中药材天麻的高产种植技术和栽培管理要点】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 其干燥块茎亦称天麻 , 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 , 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 。 天麻过去一直依赖野生资源 , 20世纪70年代野生变家种成功后 , 家种天麻成为主要商品来源 。
气候条件
1、菌:天麻有性繁殖必须与萌发菌和蜜环苗共生 , 即天麻胚胎生长(早期生长)靠萌发菌 , 当胚胎形成后必须与蜜环菌共生 。 因此 , 种植天麻首先要选优质萌发菌和蜜环菌 。
2、温度:天麻喜凉爽环境 , 最适宜生长温度10—25℃ , 8℃开始萌动生长 , 30℃就会停止生长 。 超过30℃时蜜环菌和天麻生长受到抑制 。
3、湿度:天麻喜湿润 , 它适宜生长在疏松的沙质土壤中 , 一般腐殖土含水量达50%一60% , 天麻生长良好 。 土壤湿度过大会引起块茎腐烂 。
4、光照:天麻从种到收 , 阳光对其影响不大 , 适宜室内栽培 。 院外培育天麻种子 , 箭麻出土后 , 太阳光直接辐射会灼伤茎秆 , 需搭棚遮荫避光防风 。
5、风:氧气对天麻及蜜环菌生长繁育极为重要 。 室内及地下室栽培必须留通风口 , 以保证空气流通 , 种植天麻的土质要疏松 , 利于通气渗水 。
6、土质:土壤质地不同对天麻生长影响很大 , 天麻及蜜环菌适宜在较疏松的沙质土壤中生长 , 粘重的土壤排水性差易积水 , 影响透气 , 导致块茎死亡 , 沙性过大的土壤 , 保水性能差 , 易引起土壤缺水 , 同样影响块茎和蜜环菌生长 。 土壤pH以5.5—6.0 , 在微酸性土壤中栽培为宜 。
高产条件
1、场地选择
太阳直接辐射较差的地方是种植天麻的最佳场地 。 室内、室外、地下室三种不同的环境下均可进行种植 , 可人工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 。 有性繁殖的麻种 , 一穴产的麻种可分栽10—15穴 , 在山上种植省工、省料 。 高寒区 , 海拔1000m以上要选择阳坡种植 。 海拔500m以上选择半阴半阳坡种植 。 500m以下最好选择阴坡种植 。
2、最佳播期
播期原则主要考虑温度 , 应选在天麻种已进入休眠而蜜环菌可以继续萌发生长的阶段:在商南地区即日平均气温已降到10℃以下 , 5℃以上为最佳播期 。 天麻有性繁殖最佳播期:浅山区(海拔800m以下)在3—4月;高寒山区(海拔800m以上)在4—5月 。 无性繁殖最佳播期 , 浅山区在11月 , 高寒山区在3月 , 超过3月底海拔1500m以下地区不能种植 。
3、有性繁殖
天麻有性繁殖的增产技术是通过“四新”的种植管理达到“四高”的增产效果 。
“四新” , 一是菌种新 , 老菌柴传菌慢、菌丝老化、杂菌污染;二是菌材新 , 避免营养不足;三是麻种新 , 避免因种子退化而减产;四是种植方法新 , 新场、净沙土、小穴、短棒、细材 。
“四高” , 一是萌发率高 , 用有性繁殖的天麻种子配上优质的萌发菌播种 , 萌发率比传统种植萌发率提高一百倍以上;--是成活率高 , 用萌发菌和蜜环菌种植成活率比传统方法提高80%;三是管理技术水平要高 , 用新方法种植管理方便;四是产量高 , 用有性繁殖的种麻 , 60—70cm一窝 , 每窝下种250g , 产量可达15kg左右 , 比传统的种法产量可提高20倍以上 。
4、调节气候
天麻栽培增产的关键问题是人为地控制调节气候使天麻高产 。 人工保湿、控温、避太阳光直接辐射、防雨淋、创造通风排水条件是高产的关键技术 。 夏季必须搭遮荫棚 , 特别是在低海拔、易热区要先搭荫棚后播种 , 使温度保持在8—30℃ , 土壤湿度保持在50%—60% 。 播种后40天内要采取遮雨措施 , 保证种子萌发 。 冬季要增温保湿延长生长时间 , 提高产量 。 要采用杂交育种或异花授粉培育种子 , 采用50%辛硫磷防虫 , 保证成活旺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