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刮哪些部位,8种人千万不能刮痧


刮痧一般刮什么地方? 常见刮痧部位有头部、面部、眼部、背部、腿部等 。 人体各部位特点不同 , 对砭石刮拭时的手法和力度的要求也不同 。 如面部刮痧手法易轻柔 , 且不要求出痧 。 背部刮痧则可用大力 , 且要求出痧 。 腿部刮痧一般按照从上向下顺序刮拭 , 不建议来回往复刮拭 。
刮痧刮哪些部位 刮痧的部位是根据疾病本身而定的 , 但常用的部位有大椎、肩颈、喉咙两侧、脊椎、脊椎两侧的肌肉、肘窝、腘窝等部位 。
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 , 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 , 而且不能康复 。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 , 否则会引起流产;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 , 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
扩展燃料注意事项:
刮痧也要辨清体质 , 并非人人适合 。 刮痧是一种泄法 , 不能想刮就刮 , 泄得过度伤真气 。 任何一种疗法都不能包治百病 , 刮痧也有禁忌症 。
对于正常的人来说 , 可能不怎么了解经络的作用 , 都是“哪儿痛 , 刮哪儿” , 就好像拉肚子 , 就刮肚脐周围的穴位 。 小孩子皮肤比较嫩 , 不建议上小学之前的孩子刮痧;过饥、过饱、过渴、过分疲劳、醉酒等情况下也不要刮痧 , 可在饭后1小时刮痧 。
【刮痧刮哪些部位,8种人千万不能刮痧】参考资料来源:


刮痧养生 , 平时都刮那些部位最好? 刮痧作用于肌表 , 经常刮痧可使经络通畅 , 气血通达 , 则瘀血化散 , 凝滞固塞得以消除 , 全身气血通达无碍 , 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 。 刮痧可用的工具较多 , 如瓷勺、铜钱、硬币、刮痧板等都能用于刮痧 。 适合刮痧的部位有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四肢等 。
刮痧是指的刮什么地方 可刮痧的部位较多 , 各部位的操作手法也不相同 。 以面部刮痧为例 , 其手法为:
用砭石刮板凹陷边缘在面部按肌肉走向朝一个方向刮拭 , 每天1次 , 手法宜轻柔 , 刮至皮肤轻微发热或稍有红晕即可 , 忌大力刮拭出痧 。 如面部皮肤干涩 , 可以温水洗面后 , 保持面部湿润 , 再用刮板刮拭 。
刮痧具体刮哪些部位? 刮痧是流传很久的一种民间治疗方法 , 看病症选用应刮的部位和穴位 , 其实全身都可以刮的 , 不过我们常用的是后背 , 因为后背脊柱两侧是膀胱经 , 上面有背俞穴 , 膀胱经为太阳 , 主人体卫外功能 , 一旦受邪首先是膀胱经受邪 , 背俞穴为五脏六腑经气输注之所 , 刺激它可加强脏腑功能 , 起到强建身体的作用 。
刮痧一般刮什么部位 , 刮痧有什么步骤? 不同病症刮痧地方不同 。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 , 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 , 蘸取一定的介质 , 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 , 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 , 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 , 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可先刮拭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循行路线 , 振奋一身之阳、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再根据病情刮拭局部阿是穴或经穴 , 可取得更好疗效 。
1.感冒刮痧疗法
采用穴位(风池、太阳、大椎、风门、肺俞、夹脊等穴)刮痧法 , 将红花油或万花油涂擦于穴位局部皮肤上 , 操作者用手紧握刮痧板从上至下刮拭 , 用力宜均匀柔和 , 痛甚处应反复重刮 , 每次治疗时间约15分钟 。 刮拭出痧后再给饮温开水或生姜汁糖水以发汗解表 。 隔日治疗1次 。
2.黄褐斑刮痧疗法
先清洁皮肤 , 再均匀涂抹润肤乳 , 按照额头、眼周、面颊、口周、鼻部、下颌的顺序,用面部刮痧板依次从面部中间向两侧沿肌肉纹理走向或顺应骨骼形态单方向刮拭 , 在色斑、痛点处采用压力大速度慢的手法 。 然后按揉太阳、印堂、迎香、颧髎、承泣、四白、承浆、大迎、颊车及黄褐斑部位 。 刮拭速度宜缓慢柔和 , 力度均匀平稳 , 以皮肤潮红为度 , 不要求出痧 。 每周2次 , 4周为一疗程 。

推荐阅读